当前位置: 首页 » 行业资讯 » 工业自动化»“0.4秒之争”一线工人也能研发传感器;
   

“0.4秒之争”一线工人也能研发传感器;

 46.1K
     [点击复制]
放大字体  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:2016-09-18   浏览次数:360
核心提示: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电工郭晋龙,从最初的学徒工到如今的科研团队核心,已经在这里整整工作了35年。2011年1月,郭晋龙凭借钢轨
       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电工郭晋龙,从最初的“学徒工”到如今的科研团队核心,已经在这里整整工作了35年。

2011年1月,郭晋龙凭借“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”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,成为中国铁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。

“一个焊头,可是关系着上千条人命啊,不仅要通过落锤实验,还要经得起列车和时间的检验。”郭晋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随着铁路运输的密度越来越高,列车速度越来越快,钢轨上的每一点瑕疵对旅客列车的安全来说都是致命的。

传感

 而他研发的“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”,使钢轨焊接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。如今,这一成果已被推广运用于路内外23条钢轨焊接生产线。

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,提起郭晋龙,很多人都能说出他的研发小故事。特别是“0.4秒之争”。

那是在研发钢轨淬火生产线失速报警装置时,郭晋龙和工友的一次分歧。

钢轨焊接时的走行速度为每分钟1米,如果失速,将会过度加热,失速8秒,钢轨就会被烧化报废。郭晋龙和工友经过不断攻关,研发出钢轨淬火生产线失速报警装置,失速0.5秒报警。

在这令人欣喜的时刻,分歧产生了——有的工友认为,相比于过去的无法检测,失速0.5秒报警已经是相当大的进步,而且技术上很难更精准了。而郭晋龙却近乎苛刻地提出:“必须做到失速0.1秒就报警。”

为了寻找解决方法,郭晋龙整天守在淬火生产线旁,仔细观察钢轨淬火过程的每一个细节。“如何改变报警器感应时间?如何提高报警器的灵敏度?”郭晋龙跑遍了呼和浩特的电子市场,找来不同型号的传感器逐一“上线”测试,详细记录、对比每一款传感器对采集数据的反应时间,从十几种不同型号的传感器中选出了灵敏度最高的“宝贝疙瘩”。后来,他又给电路板做“手术”,改变电容容量,缩短电容充电时间……

反反复复研讨、改进,这0.4秒灵敏度的提升,郭晋龙和工友付出了几何倍数的努力。他们,成功了。

“搞研究就要精益求精!”这是郭晋龙的30多年不变的工作态度,这是他的初心。

凭着不服输、刻苦钻研的劲头,郭晋龙几乎成了“应急抢险专家”,他应邀为全国铁路11个焊轨单位排除急难故障,挽回因换轨、淬火设备故障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200余万元。他研发的“焊轨基地焊接生产线钢轨输送连锁控制系统”等多项技术成果,被国内10余家企业30多条生产线采用。

 
 
 
[ 行业资讯搜索 ]  [ 加入收藏 ]  [ 告诉好友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 ]
 
 
展会更多+
视频更多+
点击排行
 
网站首页 | 网站地图 | 排名推广 | 广告服务 | 积分换礼 |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